谢涛课题组

您的位置:谢涛课题组 > 首页 > 最新动态

透明折纸玻璃

编辑:group5  时间:2021-07-27 22:07:52   访问次数:2694

  折纸技艺是一类富有潜力的工程技术,但往往只能应用在软质可变形的材料上。玻璃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(如光学透明度高、硬度大、耐物理/化学腐蚀等),因此应用非常广泛。具有复杂三维形状的玻璃生产附加值高,但相较于聚合物和金属,其加工手段有限。传统玻璃制备工艺一般需要高温熔融或化学刻蚀。目前,3D打印,作为一类较为先进的复杂形状玻璃制备方法,往往受限于层层打印的机理,成型时间长,打印过程需要支撑,且材料表面粗糙度高,需要进行后续抛光。

  受折纸技术的启发,谢涛教授团队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-动态共价聚合物复合薄膜。复合材料要满足以下两个要求:第一,复合薄膜需要保持经过折纸技术变形后的形状,即使在后续的高温热解和烧结过程中也不能发生变形;第二,复合薄膜需要能够像纸一样具有可折叠的能力,以便进行后续变形。通过折纸成型后,团队利用空穴效应-动态键交换的物理-化学协同塑化机理来固定薄膜的三维形状。其中,物理塑化机理为,在外力作用下,无机颗粒-聚合物复合材料往往会发生颗粒-基体表面解吸附并产生空穴,从而固定形状。利用物理塑化机理固定的形状,其固定率较低,但可以在常温条件下直接成型。而化学塑化机理为,聚合物基体中的动态共价键可以在特定条件下(例如:高温)被激活并交换,从而固定形状。利用化学塑化机理需要在高温条件下(130 °C)进行酯键交换并成型,但是其形状固定率较高。因此,研究团队可以根据最终的形状选择不同的塑化机理,提高了形状制备的自由度。

image.png

  该工作利用化学塑化和物理塑化的协同作用,简便高效地制备了具有复杂三维形状的透明玻璃材料。该研究成果未来有望应用于复杂玻璃器件制备。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(Transparent origami glass, Nat. Commun. 2021, 12, 4261)上,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徐洋,通讯作者为谢涛教授和郑宁博士。

 

  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67-021-24559-x


  本文被Nature Communications编辑选入Editors’ Highlights pages,该选集旨在推送近期该领域内的50篇最佳文章。网页链接:https://www.nature.com/collections/eecgdgijhh